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在艺术中重温光辉岁月 书画圈重走长征路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闫春玉  来源:书画圈  发布时间:2016-09-29 10:58:18

  江西瑞金 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

  书画圈网闫春玉综述 走进江西瑞金和于都,大街上随处可见的“长征”“红军”等有关的字眼,不由得让人想起82年前发生在这两座城市轰轰烈烈、英勇悲壮的长征故事,虽然已经过82年的历史发展变迁与洗涤,但长征的烙印仍铭记于此,这两座城市也因此而深深印在国人心中。

  在这里,书画圈网小编看到大街巷尾的红色革命遗迹游人如织,繁忙的纪念馆讲解员迎来送往,前来参观红色革命圣地的游人被深深的吸引与感染着。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幅壮丽无比的历史画卷,“长征第一山”“长征第一桥”“长征第一渡”……也因此闻名天下。

  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先辈伟绩,书画圈网小编以书画作品重走长征路,用书画艺术来感染人、教育人,让伟大的长征精神薪火相传。

    宋文治《长征第一关》

  尺寸:101×73cm

  钤印:长征第一关。一九六五年写,瑞金云石山,毛主席办公处,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即从此处出发。文治并记。

  宋文治(1919-2001)是江苏太仓人。20世纪初,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工农红军完成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现代革命的 雄伟史诗。作为“万里长征第一关”的瑞金云石山早已成为中国人民所向往的革命圣地。这不仅是云石山的雄伟壮观,更重要的历史赋予了它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 解放后无数艺术家往来朝圣、写生、外师造化、摄取灵感、改造思想、升华观念。江苏国画院开始的“万里采风长征”便是当时最为著名的艺术活动。

  该幅作品全幅取平视角,以长短错综的线条和轻重不一的皴擦表现山势的危险和高峻;又以笔直的松树加以渲染。设色上,则是水墨、花青和淡赭,只用洋红实显远山的壮 阔、连绵的恢宏以及树顶,营造一种朝阳初升时的清丽、流畅和新鲜。而山石间几乎天梯一般悬挂其中的山径,更把这种气势推到极致。

  以此可窥作者当年饱满的创作热情。多少年过去了,今天当代人把以“革命圣地”及与革命活动相关为载体的艺术作品称为“红色经典”,此幅《长征第一关》为其同类题材之精品。当书画圈网小编走进云石山,这是一座平地凸起的小山,山中怪石林立,形态各异,并有几百种植物点缀其间,云石山山高不到50米,方园不足千平方米,一条崎岖的台阶小路可直通山顶,中途还有两道石门屏障,山上只有一座古寺庙。就是这座古庙让并不起眼的云石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忆。

  关山月、黎雄才、傅抱石绘长征第一桥

  关山月 设色纸本 镜片 47×72cm 作于1962年的长征第一桥,纯以写生稿出之,笔酣墨畅,激情满怀,让人如临其境。

  黎雄才先生作于1972年的《长征第一桥》,曾于2008年以140万在广州一家拍卖行释出。

  傅抱石于1964年1月22日的《长征第一桥》。

  关山月、黎雄才均是以写生见长的画家,而且两人选取的角度和视角大同而小异,而傅抱石作品则是俯视,三幅作品放在一起对照,有平视的近景和俯视的远景,可清楚地看出革命圣地的往昔模样。

  长征第一桥的由来

  位于江西瑞金武阳镇武阳村的武阳桥缘何被称为“长征第一桥”?

  1930年夏,武阳区游击队负责人杨斗文、刘国兴带领暴动的农民和游击队员,扛着梭标,端上长矛,从武阳桥上杀进县城,活捉恶霸地主,第一次把红旗插在了桥头。此后,武阳工农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地建立了红色政权,并在多次反“围剿”战斗中,不顾敌人阻拦、轰炸,一次次冲过此桥,送弹药、抬担架,支援红军战斗,为反“围剿”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3年春天,毛泽东带领一批红军战士来到武阳桥,在武阳村绵江两岸调查指导当地的春耕生产,亲自帮助两岸群众犁田插秧。毛泽东还亲自主持召开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亲自授予武阳区和石水乡“春耕模范”奖旗。“春耕生产动员大会会址”至今伫立在武阳桥头,见证着那段红色历史。

  1934年夏秋间,随着广昌保卫战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以王明、博古为首的左倾中央,不得不决定实行战略大转移。正在福建闽西战斗的红九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于10月初从长汀出发,7日晚到达瑞金,8日拂晓到达武阳。由于人数众多,桥身单薄,部队通过武阳桥时,桥体摇晃厉害,战士们不得不分批分段过桥。过河火把的亮光与战士的咳嗽声引来了早起的群众。沿河两岸群众纷纷云集在武阳桥旁,把鸡蛋、米果、大豆、花生、草鞋、斗笠送到红军战士手上。年轻力壮的小伙纷纷跳下河水,用身体顶着晃动的桥墩,保证红军顺利过桥。此后,红九军团经会昌、过安远,追随红军主力艰难西去。

  从此,武阳桥有了“长征第一桥”的名字,可以说,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座桥,也是一座“暖心桥”。

  于都县的长征纪念馆

  于都夜景 现在的长征第一渡大桥

  长征途中 红军曾经宿营过的麻地村刘氏祠堂

  李可染 《长征》

  《长征》

  此幅《长征》中,景物横向展现,重山叠积,如犬牙高低,参差错落,雄奇壮丽。红军队伍沿狭窄山路从左往右横越画面。画家成功地将毛泽东诗词中的革命豪情与 浪漫色彩视觉化。画中山体以浓墨重色写成,块面厚实稳重,以留白形成的山路、水道穿插其间。从深浓墨色过渡到留白,色调的明暗变化,平衡了画面厚重的体积感。全幅结构规整,笔墨精严,气象万千,是一帧文学性、艺术性与时代意义结合的精品佳作,是新中国美术史中的里程碑,也是画家个人创作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作。

  傅抱石:气吞山河的现实感

更喜岷山千里雪 镜心 设色纸本

  《更喜岷山千里雪》

  傅抱石在60年代创作的毛泽东诗意图,在气质上与过去绘画风格决裂,几乎有上九重天的感觉,尤其是表现长征的《抢渡大渡河》、《更喜岷山千里雪》(据《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则表现千里雪封的连绵山脉,左下角有一条通向天际的雪坡,一队人影如豆的红军在雪中跋涉,像一支天途朝圣的队伍。他单独创作的《抢渡大渡河》则从半山腰的视点表现河中一条正在强渡的红军的船,画面更类似文人画的《赤壁诗意图》。

  傅抱石的骨子里始终在寻求一种新的豪放气质,并且真的在毛泽东的长征中找到了一种气吞山河的现实感。傅抱石的绘画在20世纪的贡献在于超越了传统文人画的阴柔幽婉的气质,这一点他借助了对毛泽东的想象性体验,尽管他没有亲历长征。

  费新我《红军不怕远征难》立轴

  《红军不怕远征难》

  尺寸:98×33.5cm

  漫天皆白雪,雪里行军情更迫。额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费新我(1903.12—1992.5)学名思恩,字省吾,别名立千、立斋,后改名新我,浙江湖州人。“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图是其为数不多的“红色题材”之一,画中风雪弥漫,山深林隘,红军队伍正艰难行进,情势紧逼,但前锋已过吉安城关,因为远望关下已是数点红旗招展。无论立意、构图、用笔设色均臻于上乘,是其绘画作品代表之作。

  何海霞《长征》

  《长征》

  尺寸:143×149cm钤印:1.海霞(白文)2.何灜之印(朱文)

  款识: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九五六年旧作/幸少云书见/补写于北京/何海霞

  何海霞(1908-1998),北京人,满族,原名何瀛,擅长中国画。1934年拜张大千为师,1936年曾与齐白石、于非音、张大千举办四人作品联 展;山水入古而化,融合水墨丹青,颇得大千秘奥;构图能迭出新意;和赵望云、石鲁合誉为“陕西三杰”,共同创立“长安画派”。曾任西北美术家协会画师、陕 西国画院副院长及名誉院长、中国国画研究院研究员等职务。

  陆俨少 毛主席词意《六盘山》

  《六盘山》

  尺寸:17×83cm

  钤印: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敬写毛主席词意。

  六盘山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县西南,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险窄的山路要盘旋多重才能到达峰顶。毛泽东在1935年9月中旬率领中央红军进入甘肃省南部,10月上旬,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打垮了敌人的骑兵部队,胜利地越过六盘山,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

  画面在横幅中展开,构图疏阔,山峦绵延起伏,一目千里,气势磅礴。云天之际,一行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渐行渐远。主峰上,一队红军战士在山顶驻足张 望,长枪扛在肩头,白马牵在身边,红旗迎风飘扬。虽然山川宏阔,而人物渺小,但是这一队红军战士,站在群山之巅,一览众山小,颇有征服之意,仿佛在向群山 询问:“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画法上,近景山峦以干湿浓淡不均的水墨皴染,再薄染一层淡赭石,最后以涩笔重墨点染,表现出 山体的苍茫浑厚;中景以淡墨勾勒,赭石渲染;远山以石青染出,天空亦施以淡石青色,清冷的色调正好渲染出“天高云淡”的氛围,鲜艳的红旗成为画中的亮点, 与淡蓝的天空、远山相映照。画面左上角以行草题写原词,奔放的笔势亦与画面气格相合。整幅章法新奇,构思巧妙,笔墨恣肆纵逸,画家以强悍有力,又率性而为 的写意风格,凸显出毛主席诗词的壮阔情怀,虽然带有特殊时代的印记,但也超越了政治画的范畴,使时代风尚与个性风格相融合,自成一格。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22,656.25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