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家评论

记大山里走出来的画家——一代宗师张轶凡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姚嵩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4-11-30 15:05:54

      前段时间,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大千弟子、张轶凡先生九十大寿。社会各界领导,张老挚友以及学生近百人到场祝贺,我有幸被邀欣然赴之。在寿宴上张老上身着红色唐装,头戴寿星帽,虽年愈九十,却身板硬朗,耳聪目明,精神矍铄。与老先生近身交谈,就能感受到一代艺术大师对人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祖国、对民族的博爱胸怀。

      张轶凡先生,出生于1917年,家在四川省汶川县青城山后山下的老人村。从小喜爱书法,于1939年末经青城山上清宫的冯道长引见,师从一代宗师、画坛泰斗张大千先生,得受教益。从此追随大千精神,刻苦磨练,遍历名山大川,几十年不断革新变法,山水作品气势辉宏奔放、雄奇多彩,独具匠新。

      早在1984年书画还未走向市场时,张轶凡先生的作品已摆放在北京王府井的“北京画店”橱窗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老先生的作品已走出国门,受到日本、台湾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喜爱。

      在1991年由台湾最早组织的赴台“中国当代百家书画名人展”中,老先生的名次排在李苦禅、李可染、何镜涵、周怀民、马云涛、娄师白、高莽等人的后面,被评为大师级人物。

      1992年,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张轶凡个人书画展”中,杨成武亲自为之剪彩,美协书记王琦先生亲自题字,参观人数众多,影响之大,超出了当年之最,得到各界极高评价。

      1997年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庆典活动中由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三峡画院”举办的《中国著名画家三峡美术作品展》中《夔门雄风》荣获最高“特别荣誉金奖”。

      同年重庆直辖市成立,老先生怀着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捐赠了60巨幅作品,由中央民革主席何鲁丽亲自剪彩,重庆直辖市领导亲自出席,电视台直播,并受到香港《大公报》、台湾《联合报》等重要媒体的报导。

      1998年应傅抱石女儿的邀请,到长江三峡豪华轮上给英国人边旅游边讲课,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并于2001年英国人特为老人在英国的博物馆举办了“张轶凡个人书画展”,并在当地报刊、杂志上宣传。

      2003年受宝钢特邀,与阿老、陈大章、张世简在钓鱼台宾馆共同作画。

      2005年张老先生关注中国少年儿童事业,为由人民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重要新闻媒体举办的“中国儿童慈善活动日”捐赠书画,与成龙、黎明等众多知名人士获奖,并授予“慈善之星”光荣称号。

      他目前担任文化部老干部书画协会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国际书画家联合会艺术顾问、中国国际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传媒集团张轶凡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北京二分校副校长、名誉校长、中国企业家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北京儒翰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 老先生从教一生,潜心作画几十年,教授学生、弟子无数,桃李满天下,把毕生心血献给了艺术和社会。

      1943年,从重庆国立政治大学毕业的张轶凡便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1952年底受祖国召唤,来到当时河北从事教育事业,后调至北京郊区一所中学教书。八十年代后期,退休后的张轶凡先生致力于老年书画教育事业。在中国老年大学、外交部、中科院、机械电子工业部及各社会大学等二十多所中央、地方学校、单位聘请教授山水画课。由于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内容深入浅出,并能当场挥毫示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受社会各界及退休人员的欢迎。

      1997年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庆典活动中由“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三峡画院”举办的《中国著名画家三峡美术作品展》中《夔门雄风》荣获最高“特别荣誉金奖”。

      张老在家乡青城山与张大千习画时,大千先生就赠与张老古人的书画作品让他临摹。定居北京后,在授课之余,他常常到故宫博物院去观赏历代书画名作,并从有限的薪水中拿出部分钱来购买宋元名画,朝夕把玩,反覆临摹。师法古人与师法自然相结合,是张轶凡自学绘画过程中的重要途径。无论是青城、峨嵋、剑阁,夔门,还是李白故里、大足石刻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此后他又赴黄山,泰山,三峡,漓江,张家界、百里峡游览写生,胸襟为之大开,眼界也为之拓宽。特别是长江三峡,张老曾先后写生20多次,并最终画出长江三峡作品近百幅,用画笔把三峡的全貌保存下来,留给后人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在艺术上,张轶凡先生一贯主张中国山水画的特色是“笔墨”。画家的性格,意向,境趣、技巧……无不通过“笔墨”来体现。然而笔墨技法如线条的简练概括、力度感以及笔墨的有机结合,必须花很大的气力,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达到。中国山水画家及笔墨以抒发主观感情,并长期继承,发展了运笔着墨的规律,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山水画的前途问题上,许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山水画也应改革、创新,要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从历史的进程和演变来看,汉唐时期,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传入,其内容到形式最后亦被中华民族文化所同化,使佛教文化在中国生根落户。中国山水画艺术也总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怎么创新?以何创新?成为当代山水大师们思考的问题。 张轶凡先生以为:创新要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创新;要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创新;应该借鉴西方绘画艺术的营养,在不断变革中创新;要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上创新;这样才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才不会为外来文化的洪流所淹没。

[1] [2]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14,3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