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市场评论

论艺术品鉴证与管理及其科学体系建构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发布时间:2014-12-10 15:39:32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与文化发展,对艺术品的鉴赏、交易、收藏已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但由于我国艺术品领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匀速,导致艺术品鉴定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伪劣艺术品泛滥成灾、抄袭模仿司空见惯、真实价值与炒作价格反差巨大、虚假宣传与欺诈等行为已成常态。虽然“作者鉴定、经验鉴定、科技鉴定、认证备案”四大正能量均在发挥作用,艺术品鉴证文化新业态也正在形成,但其中存在的问题还是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本文作者经过深入研究和调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对于构建艺术品鉴证科学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一、对“作者鉴定”的观察与分析

  作者是艺术品的创造者、制造者,对其作品拥有当事人身份与证人资格,所以最有资质、最有条件并有权力针对署有本人姓名的作品进行真伪识别,这不仅是为了维护作者本人的著作权,以及相关联的名誉与利益,而且因为作者也是艺术品市场正常秩序的拥护者、支持者、参与者。

  作者认定本人作品凭的是记忆与良心,无需复杂的方法与过程。但是,现实中由原作者识别本人作品之事并不简单,往往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人寿有限问题。在解决有真伪争议的当代作品中,只要作者健在,人们往往会首先请作者出面认定,艺术品鉴定工作应该珍惜并利用好这一资源。但是众所周知,所有古代作品的作者早已去世了,现当代作品的部分作者也去世了,去世的作者就不可能再来鉴定作品了。

  2.某些作者的记忆与眼力难免出现问题。特别是某些老作者,他们不可能对其一生中的每一件作品都记忆犹新,因眼神不济而看走了眼、因记忆力衰退偶尔鉴错自己的作品是难免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何况有些赝品乱真水平太高,与原作之间的视觉差异几乎为零,可以与某作者大脑记忆库中的信息图像相吻合,所以作者鉴定之失误是难免的。

  3.作者鉴定也存在道德问题。确有一些书画家及其家属别有用心,故意不承认自己创作的真品,被人戏称为“掐死自家的孩子”,并因此破坏了作者鉴定的口碑。导致作者故意不承认自己作品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因自己的当年之作太差,怕承认了丢面子;有的因自己早年卖出或送出大批量个人作品,在藏家圈内及巿场上形成了自己不满意的价位。而且这些作品的产权已归他人,其成交价位不受作者意愿左右,其获利者也不是作者。因此,有个别作者就针对这类作品釆取了不承认的态度,对不在其手头的本人作品就不承认是真品,从而防止其影响自己手头作品出售以及价位炒作。

  作者的精力一般都用在创作上,其鉴定往往是兼顾而已,不可能职业化。必然也存在鉴定的时间成本问题、收费或免费与否的问题、是否书写鉴定结论或出具证书的问题,以及鉴定结论纠纷引发利益冲突导致安全等问题。另外,关于家属代作者鉴定,所面临的问题就更多更复杂了,在此不赘述。

  二、对“经验鉴定”的观察与分析

  以往的艺术品鉴定者主要靠经验,所以就有了“经验鉴定系统”的称谓。对中国书画、瓷器、青铜噐等艺术品的鉴定经验所积累形成的各种历史文献和现当代学术专著、论文,以及口头传授的知识与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依然在当代艺术品鉴定的实战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所以理应得到支持与尊重,但是我们又必须正视现实中所存在的以下问题:

  1.艺术品经验鉴定系统的专业实力到底有多大?艺术品鉴定专家的成长需要认知大量书画原作,但是不管是古代作品,还是当代作品,任何人都只能看到其中一小部分,能多看一点就很不容易,欲看全部毫无可能。辨伪需先识真,对原作真品的认知程度往往决定着识别赝品、仿品、复制品的水平。所以,有人可能成为某人作品、某类作品、某时期作品的鉴定专家,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全方位的、无所不能的艺术品鉴定超人。

  2.艺术品经验鉴定的主要依据为何遭人质疑?经验鉴定的主要依据是作品风格与艺术功力,以作品的个人风格、时代风格以及艺术功力之高低识别作者真伪,既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特别是其证据环节的忽视与欠缺,难免使人对其公信力产生怀疑,更难让司法部门釆纳其判断。不可忽视的还有,任何作品的风格都是可以被模仿的,不管某某艺术家的艺术功力多么深厚,也是有相近者的。特别是现代科技已经可以让原作与复制品之间的视觉差异接近于零,在这样的科技高仿背景下和复杂多变的现实面前,艺术品鉴定专业若仍然停留在依据风格、功力之差异的经验识别层面,其鉴定结论岂能不遭人质疑?

  3.艺术品经验鉴定系统怎样才能融入我国的现行司法体系?我国的现行司法体系重证据,一切需要让证据说话,而艺术品经验鉴定系统却重经验,仅凭经验和感觉就可以下结论。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赝品仅凭经验和感觉就可以一眼识破,所以许多人已习惯接受无须提供证据就可以对艺术品真伪下结论的鉴定模式。但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大量事实证明,经验之作用是有限的,仅凭经验鉴定艺术品是会出现失误的,仅靠经验之能量也不可能击退目前这四面袭来的赝品大潮。

  三、对“科技鉴定”的观察与分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当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并为诸多行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有些国家的艺术品科技鉴定成果早已证明了这一点。1965年,慈善家保罗·梅隆(Paul Mellon)把一幅据称是144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50多年)捐给了耶鲁大学。这个古代地图事件公布于世后,因其空前精确的地理位置绘制,挑战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说,其真伪立即成为业内人士关注与争论的焦点。后来美国的凯瑟琳·布朗(Katherine Brown)用拉曼光谱仪对地图的物质成分做了检测,在碳黑墨水下发现了锐钛矿物质成分,而锐钛矿是1925年才被开发启用,根据此地图内部含有的物质成分,最终断定了此地图是1925年后的绘制品。再例:1985年,加拿大文物保护协会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梵高的一幅油画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画面中的白色颜料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金红石启用于1938年,梵高生活于1853年至1890年,于是便可以断定这幅含有金红石的梵高油画作品肯定是赝品。一些国家率先利用科技手段检测艺术品并成功鉴定真伪的诸多案例,在国际间逐步形成了艺术品科技鉴定的大趋势。

[1] [2] [3] [4]  下一页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51,078.13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