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文献交流评论综合评论

著名书法家胡有德:大化无方四海行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湖南民生在线  发布时间:2015-12-01 14:25:11

著名书法家胡有德于2015年11月16日在湖南省书法院成立大会时留影

胡有德,别署胡逾,号卿岭居士、长沙怀素,新闻学硕士。1966年7月出生于湖南永州,酷爱书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新闻出版书画家协会理事,湖南九歌书画院艺术家,当代商报社副总编辑、纪检书记、党组副书记。

早在大学期间即获得“文明杯”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1992年,成功举办《谭小平胡有德书画展》;1996年,举办《胡有德书法艺术展》个人展览;1998年,举办个人电视书法展;2003年举办《胡有德书法精品展》,作品全部销售一空。2005年至2014年期间,作品入围、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全国首届册页书法展、纪念虞世南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法作品大展,及中国书协指导的“百年兰大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首届全国新闻界书法大展等60多次全国性的书法展览、大赛,书写招牌50余块,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并在港、澳、台地区和美、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广为流传。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即成为湖南省第二届十大青年书法家,2010年被湖南省文化厅评为“湖湘书画年度人物”书坛第二名。迄今为止,已发表作品逾1000幅,书写招牌50余块,在全国性的重大书法大赛中多次获奖,名录、作品收入多部辞书。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建湘新村88栋当代商报社

电话:13278893936

QQ:19516324

邮编:410008

◆名家集评胡有德书法

1、胡有德的书法“风归自远”,一笔一划均有来历,既吸收了古代书法大家优秀的营养成分,又能恰到好处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具有浓厚的书卷气

——张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2、胡有德书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潇洒清健”,他的作品线条爽利,行笔潇洒,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尚古而不泥于古,将雅俗融合一体。

——尉天池(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3、胡有德的书法可谓“笔精墨妙”,这四个字是我给他2003年个人书法展览上的题词和评价。作为青年才俊,他的书法从用笔用墨到布局结体都很精妙,匠心独具,是一位综合素质高、才华横溢、且有很大发展前景的书法家。

——颜家龙(已故全国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4、胡有德书法“雅俗共赏”,他的字有功底、有法度,专业人士颇为欣赏;同时,他的书法不怪不憎,结体漂亮,线条流美,很受大众和市场的欢迎。

——李立(已故全国著名金石书画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5、胡有德书法有他个人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建立在他对传统基本功的把握之上。他对历代的法帖下过很深的工夫,在书法实践中还能自出新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所以我在他的一次个人展览上为之题词:“领异标新”。

——杨炳南(著名书法家、湖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6、胡有德的草书在湖南中青年当中是首屈一指的,他将黄庭坚、王羲之、王铎、怀素的笔意渗透到他的草书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加上他对草书的酷爱、用功之勤奋,假以时日,定能在全国书法界大显身手。

——王友智(著名书法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7、从书品看人品,书如其人。胡有德的书法好,人品也好。作为一个颇具水平的中青年书法家,他总是在很多场合赞扬别人的书法,自己则很低调、很谦虚,他将“文人相轻”变成了“文人相亲”,这一点很值得大家学习,我喜欢他!

——刘振涛(著名书法家、湖南文史馆馆员)

8、胡有德最推崇我的乡贤黄庭坚的书法,在书法实践中,他也对黄体心追手摹、遗貌取神,其用笔善藏锋而抑扬顿挫,逆入平出,会锋藏颖,无平不波,变化丰富。

他的很多行草书都有着黄体“战笔”写成的意趣。笔势飘动,仪态隽逸,纵横奇崛,沉着痛快,疾而不速,留而不滞,把静与动的美,揉合得浑然一体。

在字的结构上,胡有德也吸收了山谷书法的诸多特点:中宫紧收,向外辐射,纵伸横逸,势若飞动,如长枪大戟,气魄宏伟,一幅之中,不拘一格,有顾右,有倾左,有的欹而若正,有的正而若欹,这往往以他突出的主笔为转移,使得结体活泼跳荡,意趣横溢。

——熊灿亭(书画家、书法评论家)

胡有德论书法十大关系

习书三十余载,寒来暑往,笔耕不辍。虽未成大学。却也有所感悟。现录之,以见教于同道、方家。

一、写字与练字

写字与练字,二者都是用笔写,然效果大不一样。

写字乃信手而为,率性而为,无拘无束,信马由缰。在写字的过程中,一些与生俱来的、固有的不良习惯也展露无遗。

练字则不同,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写,力图改变先天和后天在书写过程中生成的不良习惯,以形成正确的、良好的、科学的书写方法。

有的人练字不甚得法,习书多年,而收效甚微,原来他(她)不是在“练”,是在“写”。

二、临帖与创作

任何人习书都要有个临帖的过程,而且要临帖不止,不得间断。临帖,要贯穿习书的全过程。

临帖要临名家、名碑、名帖,临帖的过程就是琢磨名家书写名碑名帖的技巧、方法和本质规律的过程,使自己在学书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尽快地把前人的经验“拿来”,为我所用,为我所有。

无论是“面临”还是“背临”,都要尽量发掘所临碑帖的特点,并把这种特点融入到自己的运笔过程中,使之变成自己的手法。

创作是把在临帖过程中所掌握的技巧与自己的个性相结合,让情感、笔法、墨色、个性尽情喧泻在宣纸上。

创作不是临帖,创作也不是信手而为的张扬,创作是一个将临帖过程中形成的科学的、正确的笔法与书家自己固有个性中的优美特质进行有机融合的书写过程。

只展现临帖中所形成的笔法,这不叫创作;完全抛开通过临帖所学到的东西,让自己的手性赤裸裸的展现,这也不是创作。

三、天分与勤奋

书法是一门天分很高的艺术,具有很强的遗传性。

有的人先天手性好,会写字,其祖父、父亲擅长书法,他也从其祖父、父亲。

天分高的人练字,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悟出书法的真谛,书写起来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如鱼得水,事半功倍。

而天分不高的人练字,往往很难得书法真道,纵然努力,若不得法,也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事倍功半。

天分不高的人若非常勤奋,虽不说能达到很高的境界,但还是可以把字写好;而且随着用功的加深,对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天分”也会越来越高。

天分高的人而不勤奋,那只会导致停滞不前,久而久之,他的书法天分也在慢慢地减低和削弱。

只有将天分与勤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造就一代书法大家。

四、苦练与巧练

书法是要练的,读帖、临帖就是很好的“练”。

练书法也是要讲究技巧的,没有方法的练是信笔涂鸦,不叫练。

有的人练字可谓勤矣,坚持每天练,每天写几百上千字,一年下来耗费了不知多少刀宣纸多少瓶墨水,写坏了不知多少支毛笔,而且数十年如一日,寒暑不易,可将自己的字前后对照一下,收效不大。

有的人并未经常临池,只是兴致一来,就提笔练字,虽时断时续,然进步颇快。

这就是练字中“巧 ”的问题。

巧练就是要针对自己的特点去练,在动手动笔的时候也要用心用脑,要加以分析,要善于总结,并从中找到本质规律。将书法规律性的东西化为己有,使之成为自己的书写“习惯”。

巧练就是理解地去练,苦练就是机械地呆板地教条地去练。

五、笔力与压力

书法上有力透纸背一说,说明书法的线条劲健,骨筋有力,给人以穿透纸背的感觉。

有的人对笔力不甚了了,认为书写时用力大,笔力就大就强。于是我们就经常看到有的人书写时摩拳擦掌,赤膊上阵,有一种大干一场的架式。下笔时,使劲将手中的笔压住纸,似乎用力越大,笔力越劲。

若如此,腰圆膀粗者和武术运动员的书法就最有笔力了,别说什么力透纸背,力破宣纸我看也是小菜一碟。

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笔力是指书写中线条的力度,线条的力度是通过运笔的技巧显现出来的。

有的人信笔自如,看似随意,而线条遒劲;有的人使劲用力,可线条柔弱。

书法线条的力度与用力的大小不成正比。

六、传统与现代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传统的碑帖精彩纷呈,经典佳作不胜枚举。

学书法就要从传统中来,师传统、师造化,历史上任何一个书法大家,都有一个先浸淫传统,然后再紧跟时代、张扬个性的过程。

强调传统,就是强调基本功,传统的东西愈多,基本功就愈扎实。

就像砌房子一样,基石牢固,再在上面雕梁画栋,就给人以稳健、耐看的感觉;基石若不牢固,雕得再好,画得再好,也给人摇摇欲坠的视象。

有的人忽视传统,甚至抛开传统而信手涂鸦,把他们古怪的随手的笔法视为现代,这是一种揠苗助长的做法,也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行为。

七、继承与创新

学习书法的过程就是一个练的过程,练的过程就是继承,继承古代大家的好的东西,然后为我所用,并在创作中充分展示。

继承和创新是一种因果关系,有继承才有创新。继承得充分,创新也就有了足够的资本与动力。只有继承,没有创新,就会墨守陈规,缺乏朝气,也就没有生命力。离开继承谈创新,创新也就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是空中楼阁。

有的人练不了几天字就要创新,这种创新是创而不新,是与书法的本质规律相违背的,也不可能得到业界和社会的认可。只有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创新,才能够由量变到质变。

就像人走路一样,还未走稳就想跑步,那注定是要摔跤的。摔坏了腿,恐怕以后连路也走不稳了。

八、笔迹与风格

笔迹就是一个人在书写时自然流露的笔法,也就是一个人的手性。

可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迹,全国13亿人,有13亿种笔迹,只不过有些人的笔迹相近、相同、相似罢了。

书法风格则是一个人在学书、习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书法本质规律又被大众认可的特性,这种特性吸纳了个人笔迹中的“长处”,更有练书过程中从历代大家中“拿来”的“长处”,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漫长的过程,它与学书者的艺术天资和勤学苦练有关,也与人的成长历程和发展轨迹有关。

个人风格的形成一般在中年以后,甚至老年。中年以前,人的可塑性强,书写的风格也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在求新求变中走向稳定和成熟。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说自己的书法颇具风格,他的理由是:他写的这种字其他人无法模仿。

这是个非常可笑的话题。

因为他正是把自己的笔迹看成风格了,而这种笔迹往往正是他拙劣的一面,正像一个丑女说她长得很有特色一样。

九、学养与书法

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学问,仅仅把书法看成是线条艺术是学不好书法的,更难以抓住书法的本质。把它当作一门学问来对待,才能真正理解书法的内涵。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书法本身而言,它也有让人钻研不透的东西,更何况书法与文字紧密相联,因而,它又是一门文字学。

自古至今,写得一手好字的可谓多矣,而真正成为书法大家、传承后代、流芳百世者可谓少矣。知识浅薄者只能谓之写字,沦为书匠,所写之字单薄、粗浅、媚俗,甚至拙劣。

而学养深厚者不仅用手用眼来写,更是用心用情来写,他们写字,是情感的喧泻和知识、才华、学养、品质的融合。

所谓功夫在书外说的就是这一层意思,是书法中的至高境界。

十、书品与人品

练字有书品,为艺有艺品,做人有人品。

就书法本身而言,一幅作品的好坏,就要看这幅作品的格调、气韵。格调高,则书品高,谓之雅;格调不高,则书品不高,谓之俗。

书法是一个人知识、学问、性情、涵养、品质的综合体现,有的人字写得不错,但人品欠佳,那么他书法中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也能叫人觉察出其中的味道来。

品质好的艺术家创作的作品,叫人百看不厌,产生共鸣,书如其人,阐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著名书法家胡有德老师作品欣赏: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5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375.00000 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