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艺术新闻文献交流艺术家展览展会视频中心润例行情专题报道艺购中心
当前位置: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艺术新闻要闻快讯

世纪之约,铭记师恩,告诉您这坛超越时空的顶级“献艺”!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20-09-27 16:04:03

李兴发出纪念酒炸开了锅,让我们就着共和国的工匠脊梁继续追踪!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即使过去了九十年,距离茅台酒三种典型体诞生的半个世纪里,我们仍然在传承着李兴发的衣钵。茅台一飞冲天、一瓶难求的逻辑里,仍然填满了酱香之父李兴发的人生履历。

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吕云怀拄着拐杖也要来到师傅的工作故地参与勾调这坛酒?如果不是这样,彭茵干嘛现场动情的讲到当年围绕师傅求艺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俏皮?如果不是这样,深居简出于中国陶都佛山个人工作室的当代工艺美术大师杨锐华,凭什么这次手工打磨神酒龙坛?

弟子共勉:愿有岁月可回首,唯有老酒解心愁

8月上旬,茅台镇核心区域,李兴发创立的私人酒庄里,半坡的太阳如穿云箭从屋顶缝隙里直插入车间。作为李兴发杰出女弟子的彭茵趁着阳光,摸着额头的汗珠,像这样小规模的酒厂(实际上是个酒庄)彭茵是不会来的,而今天,她来了,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这里曾经是她师傅——发现茅台酒主体香、酱香之父李兴发曾经工作的故地。

同样,在三楼临时组建的品评勾调间里,吕云怀大师也在忙个不停,他在近百种酒样间抽样闻香,然后组合成几十个酒样。在旁边的还有李兴发技艺传承人,其膝下的九女儿李明英也在推杯换盏,一脸凝重地专注于调酒。

李兴发大师弟子、中国酿酒大师 吕云怀

这里,就是李兴发诞辰九十周年纪念酒的源头之地。弟子仨回忆起师傅在茅台酒厂工作的情景:

在1960年初,长达4年的时间里,酿酒师李兴发成天泡在酒库里,一只大手上,吊着十数个小酒杯,装了不同年份、不同轮次的茅台酒,勾兑、品尝,再勾兑、再品尝……如是反复,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他通常一天要尝取五六十坛酒,最多一天要品尝上百坛。不管是谁,只要遇到了李兴发,准会被叫住,尝上三四杯调好的酒,如果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就休想走掉。

显然,在弟子仨的记忆里,李兴发大师是位“逢人必问、逢徒必考”的刁难者,与师傅一起总觉得不自在。原茅台酒厂党委书记兼厂长邹开良回忆说,有一次,李兴发甚至在品酒的过程中吐血。这位老师傅的确对他的学生格外严格。可今天看来,没有严师,哪有吕云怀、彭茵、李明英这样的高徒呢?

李兴发大师弟子、中国首席品酒师 彭茵

彭茵在工作间隙动情地说:“来到这里就是一次朝圣,勾起了对师傅很多美好的回忆,只是那时候年少,远远不知有今日。”往事已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就是这样,事后明白的太晚,事前启迪得太少。弟子三人能做的,就是共酿共调这坛穿越时空的好酒,以此见证共同的传奇。

据了解,纪念酒的酒体为李兴发大师为纪念茅台“酱香,窖底,醇甜”三种典型体的定义,于1965年亲自酿造,历经5年,于1970年正式将其封存于李兴发大师的私人酒窖(即李兴发酱酒研发基地的前身),至今已经封存50年。李明英首次启封父亲李兴发留给自己的珍藏老酒,与师兄师姐多次商榷,用50年珍藏原浆佐以李兴发亲传勾调技法,品评修缮,共同把关,终于酿得这9000坛酱香极品。

杨锐华:即许一人以偏爱,愿尽余生以慷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杨锐华

天下再大,不是英雄不聚首;天下英雄,又总是惺惺相惜。

糖酒快讯CEO向宁专访工艺美术大师杨锐华

杨锐华,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尽管还有罗列不完的一连串头衔,可在杨锐华的心里都是过眼云烟,按照他的话说“尽是沽名钓誉之类”。

笔者关于他的认知,最清晰的不过是国务院津贴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界陶艺、瓷器、书画类屈指可数的顶级大师,特别排斥拿艺术与商业交换,从不听从别人,只遵循自己心中的灯塔指引,就是这么一位高冷的大师,从小就善饮的杨锐华对中国白酒情有独钟,这次无意间从李世家酒业操盘手陈志强那里获得李兴发九十周年纪念酒事宜,老爷子坐不住了。

这天,他一早就在私人工作室等待着笔者的到访,摆上了他喜欢的香烟打开了话闸子,原来他也是地地道道的酱粉,早闻李兴发与茅台酒的传奇故事。

糖酒快讯CEO向宁与工艺美术大师杨锐华合影

房间里烟雾缥绕,他甚至明白关于发现茅台酒香型三种典型体的前因后果——

1964年,在保持这种几近走火入魔的状态4年以后,并无太多文化基础的李兴发终于发现了构筑今天茅台酒香味的香型密码:酱香味好,口感幽雅细腻的称为“酱香”;用窖底酒醅酿烤,有突出窖泥香味的称为“窖底”;香味不及酱香型但味道醇甜协调的称为“醇甜”。

后来,这三种香型被证实为构成茅台酒香型的三种典型体。香型的确定,为茅台酒实现质量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经验丰富的李兴发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却苦于无法科学系统地表述他的科研成果。那时的茅台,职工绝大部分来自农村,没什么文化,无人能解李兴发的苦恼。再到后来,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后,茅台职工的学历结构才得以显著提升。

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心下,茅台酒厂分来了一对大学生情侣,他们是茅台酒厂的第一批发酵专业大学生,男的名叫季克良,多年以后成为茅台集团董事长。

大学生的到来,让李兴发的问题迎刃而解。

1965年,在四川泸州市召开的全国第一届名白酒技术协作会上,时任茅台酒厂技术员的季克良宣读了用科学理论总结整理的李兴发科研小组科研成果——《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引起了强烈反响和各厂家代表的高度重视。

酒,诚然。李兴发的故事与杨锐华似乎有着天然相同的“国大师”的曲折与好运,并触发了杨锐华的创作灵感,既然是如此稀世之酒,那定当以自己全部匠心倾力创造。

杨锐华大师个人艺术作品

在杨锐华的个人艺术收藏馆里,有人出资千万元希望买到他参与国大师评选的作品,都被他一一回绝了。

杨锐华大师个人艺术作品

他坦言:“我只遵从于我的内心,很多作品都是内心有神灵在召唤一般,然后创意大发,不可收拾。李兴发大师,作为茅台曾经的技术领导;国酒的精神之父当是周恩来,国酒的科学之父当数李兴发,虽然今天茅台不能叫做国酒,但其地位不可撼动。国酒与中国自然龙相匹配,于是龙坛就这样诞生了。”

杨锐华大师个人艺术作品

据了解,凡是出自杨锐华大师的所有作品,其本身价值就是竞相抢手的收藏品,这支龙坛试制过程中的近三百个毛坯,均被好物之士一一收空。年近七旬,巧遇李兴发纪念酒,杨锐华认为自己的运气太好了,能够与李兴发杰出的三位弟子“共事”,他们本身也是炙手可热的行业大师,加之与封存半个世纪的老酒重现荣光,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大国之酿”,唯有用心、以心换心,以余生之慷慨来成就这一坛稀世圣物,方才是真正的传承中国工匠,启迪中国创造。

李兴发精神,吕云怀、彭茵、杨锐华、李明英,还有很多为了这坛酒的台前幕后的英雄们,择一事而虔诚以最,9000坛仍历史孤品,何以为价,只因为——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责任编辑:麦穗儿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立场,也不代表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的价值判断。 1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友情连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8中国中国艺术品理财网 国际艺术文献译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域名:www.artmmm.net www.artmmm.cn www.artmmm.com.cn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琉璃厂东街仁和古玩城邮编:100050
电话:010-52830979 010-52830576 邮箱:artmmm@126.com NO.1@artmmm.com.cn QQ:859310482
信息产业部备案:京ICP备13029211号

页面执行时间:7,031.25000 毫秒